金〈名〉
(会意。金文字形。从人(表示覆盖),从土,从二。从“土”,表示藏在地下;从“二”,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。本义:金属)
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
金,五色金也。黄为之长。久埋不生衣,百錬不轻,从革不违,西方之行,生于土,从土左右。注:象金在土中形。--《说文》
西南之美者,有华山之金石焉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
系于金柅。--《易·妒》
惟金三品。--《书·禹贡》。注:“铜三色也。”
项掣金锁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又如:五金(指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,泛指金属);白金(铂的通称;古代指银子);金背(镜子);金钥(门销或金属门环、门闩);金荷(金属制成的荷叶状独台);金铺(本指门上衔接门环部分的带有虎头等花纹的装饰物,亦指门环);金钟(金属酒杯)
金属的制品,可省称为金
刀、剑、箭等兵器
金就砺则利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又如:金吾(手执的铜制仪仗棒);金革;金翅(兵舰名);金猊(用金属铸成狻猊状的香炉);金钩(刀名);金创,金伤(为兵器所创的伤痕)
刑具。如:金印(在流放犯人脸上刺的字)
印;虎符。如:金紫(秦·汉时丞相所用金印紫绶的简称);金爵(指金印紫绶的爵位);金虎符(古时发兵符信);金窠(金印。窠,指其空白处)
犁铧头
耜广五寸,二耜为耦。--《周礼》
钏、镯一类妆饰品
金银华美之服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又如:金步摇(女子的首饰名);金粉(妇女妆饰用的花钿和铅粉);金雀(妇女装饰用的头钗)
化学元素名。金子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,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,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;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,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;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(如金币、首饰、金牙)而加入铜、银、锌、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
得遗金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指金于野。
玉质而金色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金玉其外。
又如:赤金(纯金);金篦儿(一种篦子状的金首饰);金钗客(妓女的讳称);金绳(古代封禅仪式中用的金线);金赀(金银财宝)
钱财;货币
金五百斤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所赐金帛。--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
橐金数千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输不必金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又如:金粟(钱与米);金罚(以金钱赎罪的处罚法);金选(古代用来赎罪的罚金。也称“金铢”);金财(金钱财货)
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。如:鸣金收兵;金声(钲声。代表止兵之意);金鼓(金钲和鼓);金钲(乐器名。镯铙之类)
铜。如:金铎(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);金茎(铜柱。为擎承露盘之用);金壶(古时的计时器。即铜壶);金翟(铜铸的人像。同金狄,铜狄)
月。如:金蟾(月的别名);金兔(月光);金波(形容月光浮动。也指月光)
太阳。如:金锣(比喻太阳);金燧(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种器具);金鸦(金乌。太阳)
水银。如:金泥(古代封禅之礼。以水银和金粉为泥,用来封玉牒);金丹(道士用金石炼制而成的药)
星名。金星的简称
金、水二星,行速而不经天。--《隋书·天文志》
朝代名。公元1115年―1234年,共历九帝,统治中国北部120年。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,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省阿城南),先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等地,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
古州名。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
古代货币单位
请献十金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购子头千金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易之以写金。--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姓
金〈形〉
金黄色,亚麻色,尤用指头发
浮光跃金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青项金翅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金象(金色本相);金缕(金色丝线);金兽(门环上的金色衔环);金蚕(金色的蚕);金蛇(金色的小蛇);金蛾(金色的蛾形图案);金凤(金色的凤凰)
比喻尊重、贵重;。如:乌金墨玉;金榜留名;金诺(对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称);金言(珍贵、宝重的言辞;佛陀的教言为金言);金交(比喻友谊深厚)
比喻坚固;攻不破的或无懈可击的。如:金阵(坚固的兵阵);金城;金汤;金堤(形容堤防的巩固)
比喻声音美妙
富贵。如:金宫(华美的宫室);金穴(极富贵的人家)
皇帝的,天子的。如:金貂(汉以后皇帝侍臣的冠饰);金箓(天帝的诏书)
屏<动>
退避;隐退;
侯生乃屏人间语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又如:屏居(辞官隐居,不问世事);屏语(避开他人,私下交谈);屏伏(隐退,避匿);屏移(退隐)
隐藏
尔不许我,我乃屏璧与圭。--《书·金縢》
又如:屏匿(隐藏);屏迹(隐避);屏藏(隐藏)
摈弃;除去,去掉某人、某物。同“摒”;。如:屏绝(屏弃断绝,不相来往);屏弃(屏除废弃);屏除(除去,放弃)
保护。如:屏卫(护卫);屏翰(保卫)
抑制。抑止不出气(')
宋将军屏息观之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又如:屏息(止住声息。即屏气);屏气(暂时抑制呼吸)
掩蔽
屏王耳目,使不聪明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七年》
又如:屏处(隐蔽之处);屏遮(遮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