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<动>
应当,应该
应,当也。--《说文》
应,当也。--《尔雅》
文王既勤止,我应受之。--《诗·周颂·赉》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。--宋·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应是良晨好景虚设。--宋·柳永《雨霖铃》
凡所应有。--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应得之资。
不应重罚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法应立决。
又如:应然(应该如此);应伯爵(白吃白喝。“应白嚼”之谐音);应合(应当;该当);应是(应当是)
答应,允许(.)
桓侯不应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又如:应候(应承);应诺(答应;应承);应许(答应;允许);应准(答应;说定);应允(答应,允许);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;是我应下来的任务
认为是;是;;。如:应真(方是真话);应缘(大概是)
应<名>
所有;全部
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;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。--宋·苏辙《再论京西水柜状》
又如:应干(一切有关的)
古国名,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
姓。如:应阮(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、阮瑀的并称);应叟(三国魏的应璩);应陈(应玚和陈琳的并称)
应<动>
应和,响应
龟往离散以应我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齐王不应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宋王无以应。--《吕氏春秋·顺说》
桓侯不应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河曲智叟无以应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佣者笑而应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宜多应者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杀之以应陈涉。
云集响应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应者近万人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金色而玉应。--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每闻琴瑟之声,则应节而舞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又如:一呼百应;里应外合;应口(还嘴;对答);应昂(答应);应嘴(答话,回嘴);应响(回声);应机赴节(依照节拍敲击演奏);应合(应和配合;应和);应佛僧(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);应令(响应诏令)
受;接受;
迫切不得已,乃应命至都。--《南史·虞荔传》
又如:应事(承担事务);应役(受征召服劳役);应供(接受奉养);应约(接受约请)
符合;适应;顺应;
六合正相应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得心应手;应天顺人(适应天命,顺从人心);应化(顺应变化)
应付;对付
枢始得其环中,以应无穷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又如:应接不暇;应急屎坑(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);应故事(按照老规矩,敷衍塞责);应难(应付危难)
感应;应验;;
令兄托梦,莫非应在此人身上。--《说唐》
又如:应兆(应验的征兆);应劫(应验劫运);应符(应验符命);应瑞(应验祥瑞)
对敌方回击、迎击;
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
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
卢沟桥的烽火一起,我们挺身迎战。--闻一多《愈战愈强》
又如:应敌(迎击来敌)
支付;供给;。如:应门(当家;支撑门户);应副(应付。供给;支应)
许配
以我应他人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知<动>
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口矢。段玉裁:“识敏,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。”意思是:认识、知道的事物,可以脱口而出。本义:知道)
同本义
知,识也。--《玉篇》
知汝远来应有意。--唐·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
心徹为知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留侯曰:“陛下不知乎?此谋反耳。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不知何氏女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又
日知基所亡。
汝亦知射。--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不知几千里。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知其不可而为之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知不到(不知道);知风(知道情况);知不道(不知道);知兵(通晓军事);知古今(识古通今);知足不辱(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);知命不忧(识天命者无忧虑)
懂得,了解,理会
百姓闻之,知与不知,无老壮皆为垂涕。--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
食马者不知。--唐·韩愈《杂说》
又
真不知马。
人非生而知之者。--唐·韩愈《师说》
不知御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知幸与不幸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又如:知道眉高眼低(比喻懂事);知窍(能见机行事;知趣);知局(知趣);知臣莫若君;知子莫若父;知心着意(彼此了解,心意投合);知我(深切了解我);知好歹(明白道理,懂事);知情识趣(懂情意,善体贴);知高识底(说话、做事懂得掌握分寸)
主持;管理
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,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。--《国语·越语上》
夜开金殿看星河,宫女知更月明里。--王建《温泉宫行》
又如:知更(主管更漏);知内外事(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);知客寮(寺院中的接待客);知印(主持用印);知贡举(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)
识别;区别
孪子之相似者,唯其母能知之。--《淮南子》
又如:知时达变(识时务,善变通);知人则哲(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)
赏识
含愁更奏绿绮琴,调高弦绝无知音。--卢仝《有所思》
又如:知爱(赏识喜爱);知器(赏识,器重);知遇(赏识;优待);知怜(赏识爱护);知重(赏识;看重)
要好
悲莫悲兮生别离,乐莫乐兮新相知。--《楚辞·九歌》
张胜相知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又如:知慰(关心;抚慰);知契(知心投合)
感到,感觉,察觉
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,而终不自知。--《吕氏春秋·情欲》
识者固知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参与;
高、鲍将不纳君,而立公子角,国子知之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七年》
知<名>
知识
子曰:“吾有知乎哉?无知也。”--《论语·子罕》
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--《庄子·养生主》
又如:求知欲;真知灼见;无知;通过努力学习,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
知觉
草木有生而无知。--《荀子·王制》
死而有知,有几何离;其无知,悲不几时,而不悲者无穷期矣。--唐·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
知己
绝宾客之知。--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天涯占梦数,疑误有新知。--李商隐《凉思》
又如:知心腹(亲信)
“智”的古字。智慧;才智;
故夫知效一官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择不处仁,焉得知?--《论语·里仁》
汝多知乎?--《列子·汤问》
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(知,通“智”)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大知而察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又如:知力(才智能力);知士(才智之士)
知道
∶通晓天地之道,深明人世之理
闻一言以贯万物,谓之知道。--《管子》
∶认识道路
今得遣归,既不知道,不能独行,为我得一伴否?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;;∶晓得,谓对事物有所了解、认识
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