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〈名〉
(会意。从一,从十。善于做事情,从一开始,到十结束。本义:古代男子的美称)
同本义;
士,事也。--《说文》
通古今,辩然不,谓之士。--《白虎通·爵》
学以居位曰士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》
以才智用者谓之士。--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
太子晋,胄成人,能治上官,谓之士。--《周书》
是以为大夫卿士。--《书·牧誓》
列国之大夫,入天子之国,曰某士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,趾相错也。--《马伶传》
尝试语于众曰:“某良士,某良士。”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。--唐·韩愈《原毁》
又如:士子(男子的美称,多指年轻人;士大夫官僚阶层);士夫(青年男子);勇士;壮士;士三日不见,当刮目相待(男儿相别三天,就应另眼相看,极言进步之速)
将领
危士臣,构怨于诸侯,然后快于心与?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:士臣(将士)
兵士;武士;
下军之士多从之。--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
在车曰士,步曰卒。--《吕氏春秋·简选》注
驱中国士众这涉江湖之间,不习水土,必生疾病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士不敢弯弓而报怨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上》
旌蔽日兮敌若云,矢交坠兮士争先。--《楚辞·国殇》
革车百乘,甲士千人。--《左传·成元年·三月作丘甲·注》
又如:士兵;士众(众士兵);上士;中士;下士
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
其附于刑者,归于士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
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士大夫(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、地位的知识分子)-
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,莫知计所出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,固贼戾之士哉!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又如:士夫(士大夫);士田(古代卿、大夫、士及其子弟所领有的田地);士民(古代四民之一。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);士行(士大夫的操行);士论(士大夫的舆论、评论)
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
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,位次于大夫
荆州与国相邻接,江山险固,沃野万里,士民殷富。--《资治通鉴》
于是六国之士,有宁越、徐尚、苏秦、杜赫之属为之谋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又如:士庶(贵族和平民)
古代四民之一。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、习武勇的人。或称“士民”以区别于“庶民”
此庸夫之怒也,非士之怒也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知识分子的通称
孙讨虏聪明仁惠,敬贤礼士,江表英豪,咸归附之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吾社之行为士先者,为之声义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又如:士子(对读书人的通称);士林(学术界;知识界);士品(读书人的品行);士风日漓(读书的风气一天天淡薄了);士流、名士;士农工商
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
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,曰某士。--《礼记》
对品德好、有学识、有技艺的人的美称
公子为人,仁而下士,士无贤不肖,皆谦而礼交之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,斯固百世之遏也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又如∶志士、勇士、谋士、医士
卫兵,尤指将帅身旁的卫兵,特指中国象棋中的一个只能在将帅近旁活动的棋子。如:将、士、相
士〈动〉
作官。通“仕”
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。--《周礼·地官·载师》
古者匹夫五十而士。--《荀子·大略》
夫不以其道进者,必不以其道士。--《风俗通义·穷通》
重争士橐,非下也,权重也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申〈动〉
同本义;约束
申,束身也。--《说文》
约车申辕。--《淮南子·原道》。注:“束也。”
畏忌自申。--《汉书·韦元成传》。注:“言自约束也。”
勒兵申教令。--《汉书·元帝纪》
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。--《礼记·杂记》
申体防以自持。--曹植《洛神赋》
又如:申束(约束)
舒展。通“伸”。伸展,伸张
形可劫而使诎申。--《荀子·解蔽》
大夫执圭而使,所以申信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
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。--《说苑·正谏》
行止屈申,与时息兮。--班超《北征赋》
又如:申张(伸张;扩大);申水(商业用语。旧时两种价格不同的货币互相交换时,由一方加价给他方作为补贴称“申水”);申主(信主,出政而信于民的君主)
表明,表达x;
长者虽有问,役夫敢申恨?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又如:申敬(表明敬意);申意(表明、表达意思;致意);申布(宣布);申白(申明表白;禀明);申好(表示结好);申挺(辨明而从宽处理);申约(申明约令;重申缔盟);申奖(表示奖励);申酌(借杯酒而表达);申致(送达;送给;表达)
申诫;告诫
即三令五申之。--《史记·孙武列传》
又如:申守(再次警诫加强守备);申救(告诫,郑重的训诫);申戒(告诫);申析(申说辨析);申敕(告诫);申诏(申令告诫);申禁(宣布禁止从事某项活动);申儆(儆;训戒);申宪(绳之以法;依法处理);申警(警戒;儆戒);申严(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、措施)
申雪;昭雪。如:申恨(诉说怨恨);申宥(施恩宽宥);申救(替人申冤并予以救助);申涤(申雪)
重复地说,重申
申之以孝悌之义,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又如:申志(一再表明心志);申命(重申教命;再命);申复(重申诉而使之恢复)
申报,旧时官府行文,下级对上级称申
须先具价申禀。--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又如:申解(申报;解送;上报的文书);申状(上报的文书);申达(下级官府对上级行文表述);申表(上报的奏章);申闻(向上级报告);申破(上报说明);申黜(申报上级予以开除);申文(行文呈报)
通“呻”。欠伸
熊经鸟申,为寿而已矣。--《庄子·刻意》
到,至。如:申旦(通宵达旦);申旦达夕(自夜至晨,自晨到夜);申延(延长);申停(延缓执行)
施,用。如:申用(采用);申行(推行);申究(追究);申拔(提拔);申威(施展神威);申舒(舒展。膨胀);申愤(伸张义愤);申泄(倾泄;抒发)
申〈名〉
地支的第九位
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。如1944年为甲申年
用以纪月,即农历七月
用以纪日
用以纪时,即十五时至十七时为申时
申末酉初,虹亘中天,日气蒸云,竟天作黄金色。--《三元里抗英》
又如:申牌(十二时辰之一。指十五时至十七时);申酉戌亥(申:15―17时;酉:17―19时;戌:19―21时;亥:21―1时)
周时国名。姜姓,传为伯夷之后。故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市
彼其之子,不与我戍申。--《诗·王风》
姓
申〈形〉
明,明白
利口倾险,反乱国家,罪无申证,狱不讯鞠。--《后汉书》
申〈副〉
重复,一再;;
伊尹申告于王。--《书·太甲》
又如:申告(反复告诫);申言(再次陈说;重复述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