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<动>
(象形。本义:上车)
同本义
登,上车也。--《说文》
登,陞也。--《尔雅》
登车则有光矣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
登轼而望之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升,上,从下而上;;
登席不由前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。注:“升也。”
欲释阶而登天兮。--《楚辞·惜诵》。注:“上也。”
诞上登于岸。--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
登斯楼也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从人四五百,郁郁登郡门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捷足先登;登宝(登基;帝王即位);登筵(登上筵席);登平(上升);登仙(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)
进献
农乃登黍。--《吕氏春秋》
又如:登隆(进上隆贵的);登仪(进献礼物);登闲(进入马厩);登荐(进献)
增加
皆登一焉。--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。注:“加也。”
又如:登降(增减);登损(增减);登曜(增添光彩)
成熟;丰收
五谷不登,禽兽逼人。--《孟子·滕文公》
风雨时节,五谷登熟。--《淮南子·览冥》
禾稼登熟。--《越绝书·纪吴王占梦》
又如:登年(丰年);登秋(秋收);登衍(丰收);五谷丰登
登记;记载;;
掌登万民之数。--《周礼·秋官·司民》
又如:登下(登记与削除);登纪(登记)
登天,指死。如:登仙(人死亡的婉辞;成仙人);登真(成仙。称人死亡的婉辞)
成,引申为定;
登是南邦。--《诗·大雅·崧高》
登其夫家之众寡。--《周礼·遂人》
年谷不登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蚕事既登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不登于器。--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
且不登叛人也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年》
加封,升任()。如:登建(进立,升封);登轴(进任要职)
进用;选拔。如:登用(进用);登臣(进用官吏);登拔(选拔)
谓科举考试中选
登博学弘词科。--欧阳修《新唐书》
又如:登龙(登龙门。比喻科举中试);登科发甲(考中进士为“登科”。发甲同登科);登乡荐(考取乡试)
超过。如:登三(功德登于三王之上)
踩;踏;。如:登在窗台上擦玻璃;登锋履刃(踩踏刀剑的锋刃。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)
蹲;呆
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,讨一张毛纸,走去登东。--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
又如:登东(解手。东:东圊,厕所);登坑(蹲茅坑)
穿;
(宝玉)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登云履(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);登上鞋
上路,登程;
天明登前途,独与老翁别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登<名>
古代祭器名
卬盛于豆,于豆于登。--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
又如:登豆(泛指祭器和食器)
登<形>
高
不哀年之不登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高也。”
涉三皇之登闳。--《汉书·扬雄传》
又如:登闳(高远,高大)
登<副>
即刻
登即相许和,便可作婚姻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登时(马上;立刻);登场(当场);登答(立刻答复)
笔<名>
(会意。从竹,从聿。“聿”),是“笔”的本字,小篆象以手执笔。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,故从竹。简化字“笔”,“从竹从毛”会意,指旧时用的毛笔。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,是六朝时的俗字。也见于《集韵》。本义:毛笔)
同本义
筆,秦谓之筆。从聿从竹。--《说文》。按,此秦制字。秦以竹为之,加竹。
史载笔,士载言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不能竟书而搁笔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毛笔;钢笔;圆珠笔;笔削(修改文章);笔帕之敬(雅洁的礼品);笔楮难穷(文字难以充分表达。楮:纸的代称)
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;。如:笔圣(超绝凡常的书法家);笔精(指文章精妙)
散文,相对诗而言。如:笔文(书面文辞);笔述(文字记述)
笔迹。指组成汉字的点、横、直、钩、撇、捺等而言。亦指字迹;。如:“天”字有四笔;笔形(笔画的形状);笔脚(字迹;笔迹)
笔法。曲笔,伏笔
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。--蔡元培《图画》
笔<动>
书写;记载
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。--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
又如:代笔;笔资(笔头上的功夫);笔吏(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)
笔<量>
用于款项、书画的量,如:一笔款;三笔账;写得一笔好字